▎競賽辦法
辦理單位
- 指導單位:臺北市政府
- 主辦單位: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
- 執行單位:財團法人中國生產力中心
- 國際認證/認可/合作單位:
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Design (ICoD)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Interior Architects/Designers (IFI)
World Design Organization (WDO) - 合作單位:(依筆劃順序排序)
- 中華平面設計協會
- 中華民國工業設計協會
- 中華民國室內設計協會
- 中華民國美術設計協會
- 台灣海報設計協會
參賽資格
- 全世界對設計有興趣者皆可參賽。不限個人或團體。團隊以其中1人為代表人完成報名。
- 參賽作品須為作者原創,且為2021年1月1日以後創作完成之作品。
▎參賽類別
工業設計類
指可供量產之工業產品設計,包含一般與數位應用、交通工具設計、設備儀器設計、生活及家居用品設計、資通訊及家電產品設計及其他等。
視覺傳達設計類
包含數位平面創作、識別設計、海報設計、包裝設計及印刷設計等。
公共空間設計類
提供公眾使用的開放空間、政府建築及部分可公開共享的私人建築等。
▎參賽時程
活動 項目 | 日期 | 說明 |
報名 開始 | 2023/5/20 | 線上報名與繳件 https://www.taipeidaward.taipei/(官方網站) |
報名 截止 | 2023/8/17 | 臺北時間23:59(GMT+08:00)截止 |
線上 初複審 | 2023/8/25 - 9/24 | |
入圍名單公布 | 2023/9/28 | 將於官網公布 |
入圍 |
實品繳交期限 |
|
決審 | 2023/10/27 - 10/29 | |
頒獎 典禮 | 預定於11月辦理 |
|
※ 主辦單位保留上述時間地點變更之權利,請以官方網站公布為主。
▎報名費用 免報名費。
▎參賽程序
報名方式:採取網路報名。
- 參賽者請至本競賽官網(https://www.taipeidaward.taipei/)取得個人帳號。依規定填寫報名資料完成後,系統將自動寄發「帳號確認通知」至報名者之電子郵件信箱。參賽者可於報名截止日前,自行登入上傳作品檔案與資料,並同意「智慧財產權聲明」,即完成報名作業。
- 請自行確認報名填入之電子郵件信箱正確性,執行單位將以該信箱作主要聯繫。
規格 | 工業設計類 | 視覺傳達設計類 | 公共空間設計類 | |
---|---|---|---|---|
網 路 報 名 階 段 ↓ 線 上 繳 件 | 作 品 資 料 |
| ||
圖 檔 上 傳 |
| |||
作品圖檔以3張為限。 | 作品圖檔以5張為限。 |
※ 注意事項:請留意作品圖檔能充分展現設計概念及品質供評審瞭解作品內容。
入圍繳件
經通知入圍,需繳交實體作品進行評選審查作業,各組繳件詳細規格如下:
程序 | 工業設計類 | 視覺傳達設計類 | 公共空間設計類 | |
---|---|---|---|---|
入 |
作 |
|
|
|
數 |
| |||
|
|
|
▎評選作業
評審團組成原則
- 由主辦單位遴選國內外專業人士組成,單一類別評審組成至少來自兩個以上不同洲際與國籍
- 若評審生病或不可抗力因素無法進行評選,主辦單位保留更換評審團權利
評審方式
- 資格審查:針對參賽作品進行包含資格、資料與格式符合規格與否等審查。
- 初複審:以數位檔案透過線上系統進行初複選評審,遴選出各類別作品進入決選。
- 決審:各類作品以實品、模型、動畫影片或符合規範之印刷輸出物進行評選。
評審標準
評分項目 | 說明 |
---|---|
應用性 |
|
創意性 |
|
技術性 |
|
藝術性 |
|
|
▎獎項
獎項獎金
競賽總獎金新臺幣357萬元,各類組獎項如下
獎項 | 工業設計類 | 視覺傳達設計類 | 公共空間設計類 |
---|---|---|---|
臺北市長獎 (新臺幣60萬元) | 共1名 | ||
金獎 (新臺幣50萬元) | 1名 / 組;共計3名 | ||
銀獎 (新臺幣20萬元) | 1名 / 組;共計3名 | ||
銅獎 (新臺幣15萬元) | 1名 / 組;共計3名 | ||
ICoD特別獎 (新臺幣3萬元) | - | 1名 | - |
IFI特別獎 (新臺幣3萬元) | - | - | 1名 |
WDO特別獎 (新臺幣3萬元) | 1名 | - | - |
循環設計獎 (新臺幣12萬元) | 共1名 | ||
社會創新獎 (新臺幣12萬元) | 共1名 | ||
評審團推薦獎 (新臺幣3萬元) | 1名 / 組;共計3名 | ||
優選 | 每組若干名 | ||
廠商贊助獎 | 視廠商贊助狀況調整 |
說明:
- 各類組之金銀銅獎、國際協會特別獎、循環設計獎、社會創新獎及評審團推薦獎,皆頒發獎座及獎狀;廠商贊助獎及優選則頒發獎狀乙式
- 各獎項得經決選評審會議視參賽作品水準議定「從缺」或「調整」,亦得由決選評審會議決議更動獎勵與獎項名稱
- 主辦單位及贊助單位保有調整廠商贊助獎獎項數量之權利
- 所有得獎者將公布於專屬網站上,以提供廠商進行設計合作案之相關洽詢
特殊獎項說明
- 臺北市長獎:
本獎項從所有進入決選的作品與「臺北城市設計選拔」決選的作品中選出1名,為最高榮譽獎項 - 社會創新獎:
以創造公眾利益為前提,在有限的資源條件下,利用設計思考來發掘社會亟待改善的議題,並能以創新設計方法為核心,設計出具創意與實用價值之作品,解決人民、社會或城市必須面對的問題,以發揮設計的影響力 - 循環設計獎:
透過設計將新科技與新創意導入產品製造、使用與棄置等各階段,再賦與產品新的生命,提高各種資源的使用效率
▎注意事項
(一) 關於參賽
- 所有參賽者,無論身分(學生,專業設計師或社會人士),皆需遵守本競賽所有條文規定,並平等享有獲得獎項或獎金的權利。
- 本競賽活動有關參賽報名、獲獎之展覽及專刊刊登皆不另收取費用。
- 參賽作品之智慧財產權屬參賽者所有。
- 所有的作品皆為參賽者自行創作所完成,參賽者需於報名時充分瞭解及同意「智慧財產權聲明書」,聲明設計作品未侵犯他人之智慧財產權。
- 在正式參賽前,若作品有在公開場合展出的可能,參賽者須自行確認並保護其作品之智慧財產權。
- 參賽者在報名與提交作品時,已充分詳閱及瞭解競賽簡章,並同意遵守簡章內容及所有細則之規定。
- 參賽者充分瞭解其所提供的任何個人資訊,將按照主辦單位的隱私政策進行使用。
- 為方便國際評審進行甄選作業,每件參賽作品需填寫英文的作品說明。
- 參賽者同意遵守由主辦單位決定的比賽規則,並接受評審團的決定為最終決定,同時沒有其它關係人介入評選過程。
- 參賽者充分瞭解及配合其報名資料,創作之詳細圖文內容與任何宣傳素材,可以由主辦單位在競賽相關活動或專案中(如各種宣傳、巡迴展覽、出版或委託出版等)使用及作為報導與展示之用。
- 競賽專刊、獲獎獎狀與獎座顯示之作品名稱、單位名稱與設計師姓名,皆以參賽者於報名系統提供之資訊為主,請於報名時自行確認。如於報名截止後申請更換,產生獎狀與獎座重製費用,將由參賽者自行負擔。一旦公布得獎後,恕不得更換任何資訊,包括網站公告及專刊編製內容。
- 獲得臺北市長獎、各類別金、銀、銅獎之作品,於獲獎後所繳交之模型(或實品),所有權移轉臺北市政府。
- 除臺北市長獎及各類別金、銀、銅獎獲獎作品不返還參賽模型及作品外,其餘參與決選之作品將於競賽年度相關活動完成後安排返還模型及作品,提供寄回 (需自行負擔運送費用) 與現場領取兩種方式,確切時間與地點將另行公告。
- 參賽者充分瞭解及同意配合主辦與執行單位對於作品返還及所有權移轉之相關規定。
- 參賽者需為相關的審查和展覽,提供一切合理的資訊和實際生產的樣品(如果需要)。
- 參賽者資料將提供臺北市政府做為推廣及輔導設計產業使用。
(二) 關於寄/退件
- 參賽入圍作品寄送需自行承擔毀損風險,請於寄送時謹慎包裝,務必選用可重複拆裝之運輸包裝材料及保護作品之支撐結構,並請自行安排保險事宜。若模型於寄件運送過程及評選和展示期間受損,主辦與執行單位恕不負擔相關責任。
- 參賽者應自行負擔入圍後寄送作品之運費和繳納通關時所產生之所有費用(包含但不限於進出口關稅、保險費等)。另參賽者亦須自行負責相關申報手續文件,主辦單位不負責代付相關費用。為避免進入臺灣海關時間較長,影響作品到達時間,建議參賽者於寄件時勿將作品價值填寫超過50美元。
- 如因參賽者國家海關因素、寄達未收、收件地址電話錯誤等,非主辦與執行單位造成之退件因素,再次寄送相關費用將由參賽者自行負擔。
(三) 關於獲獎
- 得獎名單以評審委員最後決定為最終決定,執行單位將於頒獎典禮公布得獎名單。
- 各獎項得經決選評審會議視參賽作品水準議定「從缺」或「調整」,亦得由決選評審會議決議更動獎勵與獎項名稱。
- 獲獎之報名團隊若超過5位以上,競賽僅提供5座獎座,第6座起之獎座費用須自行負擔。
- 得獎者之獎金或獎品,皆須依中華民國稅法規定代扣所得稅。獎金匯款作業將由臺北市政府於得獎名單公告後2-4個月內辦理。
- 主辦單位將處理相關外匯作業,得獎者須提供正確之帳戶資訊,以利所有的獎金款項能順利匯出。
- 競賽獎金不包含取得設計師的作品智慧財產權。
- 所有得獎者將公布於專屬網站上,以提供廠商進行設計合作案之相關洽詢。
- 主辦單位將不會對得獎作品進行再製的行為。
- 主辦單位將不負責得獎作品的商業開發規劃,故不提供任何開發費用。
- 獲臺北市長獎、各類別獲金、銀、銅獎之得獎者若為非主辦國之參賽者或團體,由主辦單位邀請並提供參賽者或團體代表1人出席頒獎典禮之機票、食宿及接待費;各類別依金、銀、銅獎順序邀約,總計至多6名。
- 凡獲獎作品主辦單位將另通知提供檔案及相關資料作為展出、編錄專輯使用,另配合國際競賽認證規格,依其規定提供必要檔案資料及實品。
- 主辦單位保留對參賽作品進行宣傳的權利,且不涉及商業用途下,於得獎名單公告三年內,可應用作各種宣傳、巡迴展覽、出版或委託出版,及平面與電子媒體宣傳計畫,將不另支付費用。
- 主辦單位僅針對得獎作品進行宣傳活動,任何未入圍作品,將不會被使用或是公開。
(四) 資格取消
- 通知入圍之作品,如未能於繳件截止日前完成實體作品或模型之寄送或交付和電子檔案繳件者,視同放棄進入決選資格。
- 入圍或得獎作品經人檢舉或告發為2021年1月1日之前創作完成之作品,且有具體事證者,執行單位得取消其入圍及得獎資格並追回已頒發之獎金、獎品、獎座及獎狀。
- 入圍或得獎作品經人檢舉或告發為非自行創作或冒用他人作品,且有具體事證者,執行單位得取消其入圍及得獎資格並追回已頒發之獎金、獎品、獎座及獎狀。
- 入圍或得獎作品經人檢舉涉及抄襲或違反著作權等相關法令,經法院判決確定者,或經決選評審審議有明顯事實者,執行單位得取消其入圍及獲獎資格並追回已頒發之獎金、獎品、獎座及獎狀。
- 如前述兩款情事發生致主辦或執行單位遭第三人主張權利者,入圍或得獎者應立即出面解決,其產生之訴訟費用、律師費用及其他相關費用,悉由入圍或得獎者負責;如因此造成主辦或執行單位直接或間接(包括但不限於名譽)損害,入圍或得獎者亦應無條件負擔賠償責任及費用。
- 評審個人及所屬公司之設計作品不得參與競賽。參賽者之個人及所屬公司如參與評審過程,將自動取消參賽資格。
(五) 本簡章如有未盡事宜,執行單位得隨時修正,並公布於官網。